原标题 :不裁员,大厂能否降本增效?
图像出处@视觉中国
文 | 极点商业
“后续生态挑战目前看还挺大。你们要收紧队形,做一些余量思考,应对一些突发的挑战 。不可过于乐观 。蓝莓mt5外汇交易平台”
近日 ,腾讯创始人马化腾复制某篇裁员素材的微信聊天记录截图,在网络疯狂刷屏 。有网友误读为,这是马化腾针对内部“降本增效”的新近言论。
对此,腾讯公关总监张军回复,(马化腾)在外部群聊了个天 ,本意是跟一家理财公司运维层做一些居安思危和降本增效的探讨 ,不是对腾讯内部的讲话。
从腾讯表态来看 ,这张截图被外界过度解读了。
毋庸置疑,从国外到国内 ,降本增效早是各领域共识 。包括Meta扎克伯格,腾讯马化腾、阿里张勇、华为任正非、爱奇艺龚宇等都大佬都曾有过表态 ,降本增效将是将来数年,甚至超过十年的常态化动作。
运维本质是降本增效。从方针层面来看,市场竞争加剧、网络流量红利到顶,公司营收和利润上升压力 ,以及公司机构方针机制变更下,降本增效是公司提高精细化运营、寻找生存路径自我变革 ,也是IC Markets外汇代理公司应对财政周期、促进高质量推动的理性选择 。
虽然最近两年几乎所有公司都在反复提及“降本增效”——现实矛盾是 ,诸多公司的所谓降本增效,大多是用大裁员、终止业务线方法,来达到成本优化、下降亏损 。加上进入2023年,国内外巨头裁员风暴越卷越大 ,蓝莓外汇监管牌照这无疑给了外界“降本增效”等于大裁员印象 ,这也是马化腾言论被网友误读、担忧关键原因。
很显然 ,裁员并不是降本增效唯一途径 ,而是一种可衡量的 ,只在短期“降本”上有体现的简单粗暴打法,公司想要获得长期上升,还需在“增项”上下苦功夫 。对各大公司来说 ,这种“误读”是如何产生的?又该如何去思考降本增效合理路径 ?
降本增效等于大裁员?
关于什么是降本增效、成本优化 ,阿里CEO张勇曾在2022年Q2财报会上如此定义:“不是一个单独的财务措施 ,是跟整个方针选择、对生态的判断和对阶段方针取舍的高度有关系”。
“机构变革 、人效首要 、优化流程、效率提高、预算管控 、EC外汇开户向内挖潜、数字化转型等等 ,都是降本增效的手段措施。”有网络监测人员对此表示 ,从表面来看 ,降本增效是一体里面,可以拆解为“降本”和“增效”两个词 ,降本是流程,增效才是最后目的。
但降本增效究竟应该怎么干 ,降什么本 、增什么效 ,所有大厂都在苦苦探索——阿里今年3月底的“1+N+6”机构架构变革,各业务线自负盈亏 、独立上市,可以视为机构设计上,对降本增效路径的尝试 。
但从领域整体来看,迄今为止尚未得出一条可以通行的成功实行路径 ,采用最多两种措施,也就是收缩边界 ,放弃重资产、重运营 、低价值的业务线 。
业务、营销、运营和人力成本的优化 ,短时间内效果最明显 。曝光资料呈现,将降本增效提上首位后 ,腾讯去年以来先后关停QQ堂、小鹅拼拼 、企鹅电竞、VUE VLOG 、快报、看点App、掌上WeGame 、搜狗查找App 、花藤等业务 ,倘若再加上30来款被裁撤的游戏 ,至少关停45个项目 。同样,阿里先后终止阿里旺旺群聊服务 、采源宝 、友啥、礼发发、天猫正当红 、活力营、精彩盒 。
美团方面,去年关停北京、甘肃 、青海、宁夏 、新疆等多省市社区团购业务美团优选,今年放弃自营打车业务;百度方面,Wonder 、看多多、音磁 、一局 、快照、糯米出局,元宇宙“希壤”边缘化;京东终止京东金融App青春版、东东有鱼 ,解散京喜;字节下架可颂、派对岛、识区 、飞聊、海豚股票等 。
硅谷技术巨头也是如此 。今年1月 ,谷歌终止云游戏服务Stadia,过去5年关停近90 款技术产品或服务;最近5年 ,亚马逊关停儿童影片通话终端Glow 、远程医疗服务 Care、旗下仓库机器人子公司Canvas 等等 。
从无边界扩张到业务线收缩 ,大厂动作频频代表了同一风向标 :大厂先前通过各种手段进行的规模扩张,如今已被外部生态急剧变动、将来不确定性所终结 ,并被迫转向追求利润与现金流 ,降本增效不是KPI ,而是生存必然之举 。
为此,那些商业化落地不够成熟——哪怕是大厂心怀梦想、着眼将来的烧钱业务线,都会该砍则砍 。马化腾、任正非就清晰直言 ,很多业务该砍就砍掉 ,不要留恋。
聚焦核心业务、机构架构瘦身 ,不可避免带来的是人员大精简。比如,根据新近季度财报测算,腾讯一季度员工下降超2000人,近一年员工下降近1万人 。阿里一年裁减1.9万人,一季度减4500多人,最近各业务线裁员资讯冲上热门 。美团人员变更则涉及打车 、优选 、买菜和快驴事业部,各自缩减10%到20%规模 。
其实,如果和国外技术公司相比 ,国内大厂人员变更今年并不算多 。
今年1 月 ,亚马逊公布裁员1.8万人,谷歌母公司Alphabet裁1.2万人 ,微软裁约1万人,英特尔也在不到一个月内裁员超过2.5万人 。到3月中旬,Meta再裁员1万人;4月,亚马逊再裁9000人 ,使亚马逊进入了29年历史上的最大规模裁员周期,也超越了Meta位列硅谷大厂裁员之首。
另外 ,裁员风暴早从技术、网络领域 ,扩散至金融、零售、汽车等领域 ,微软 、IBM 、迪士尼 、派拉蒙、ZOOM、PayPal 、云通讯公司Twilio、电子签名处理计划供应商DocuSign、软件服务供给商Salesforce 、Spotify 、福特、沃尔沃等等,展开了一轮又一轮裁员接力赛。
美国就业数据网站Layoffs.fyi 数据呈现 ,今年前5 月 ,技术公司全球裁员人数约为19万人,这一数字在2022年全年约为 16万人。
“将来公司裁员不止13% ,甚至可能高达40%—50% !”近日,硅谷理财人Elad Gil发推预测将来公司动向时 ,马斯克在观点区回了一句:“我希望你是错的,但是我怀疑你是对的。”相比其他大厂,马斯克的动作更为夸张——自去年入主推特以来,推特下降了近90%的员工。
“技术性降本”波澜不惊
终止业务线和大裁员,为何成为大厂寻找“降本增效”的通用途径?
答案很简单,用人成本是公司的核心成本之一 ,终止业务线 、架构性裁员是最直接、见效最快的“降本”招数